评论员 时风
如何让年轻人生孩子,家长急,国家急,专家们不断出主意。
近日,经济学家任泽平等多位专家联合发文呼吁,大力发放3万亿左右的补贴,提振生育,扩大内需。这两年,各地政府纷纷出台鼓励生育政策,大多数也选择生娃发钱。
发钱奖励终归是好事,但愿不愿意生孩子,还是年轻人说了算。我们在制定政策、提出建议之前,应当多问问他们在怕什么,在顾虑什么,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所谓“给钱”。
这些年,房价高企,对于很多谈婚论嫁的人来说,是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。尽管现在房价有所回落,但买房的压力并不轻松。另外,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,孩子越来越成为家庭消费的核心,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家庭教育动力,导致子女教育成为家庭养育的主要支出。托幼资源不足、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因素造成孩子生养成本过高,不仅增加了家庭精神负担和物质负担,还加剧了家庭的“生育焦虑”。
难以平衡的家庭与工作关系,也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。大部分女性在生育后需要用更多时间和精力照料婴幼儿,承担家庭责任,从而导致她们面临就业机会减少、职业发展受限等职场困境,其未来的收入和养老问题也面临不确定性。如何保障怀孕女性的工作权利?如何保障产假政策的落实?这些具体的问题直接关系着女性的生育意愿。
经济负担、子女养育、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,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的现实问题。他们不愿生孩子,归结起来,就是生活压力太大,一个字“累”。
真金白银发钱鼓励生育,从微观上看对某些家庭可行,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,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的预期。因此,我们还需要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,全面分析他们抗拒婚育的原因,从他们“不想生”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。
真正让年轻人“无忧”,他们才会愿意多生。
文章最后,附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:
结婚生子大事情,
不愿婚育太头疼。
解铃还须年轻人,
多听他们讲心声。
责任编辑:路风浩